劉世保:站國家立場 觀世界風云 不忘教育初心
發布時間:2022/4/20 9:43:00 閱讀次數:2621
2022年4月18日聯合國兒基會項目專家、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理事劉世保受邀再次蒞臨思學通教育研究院指導工作,同時參加思學通集團組織的2022年“大家說吧”第六期活動。劉世保教授以“站國家立場,觀世界風云,不忘教育初心”為主題,通過分析國際局勢,闡述國家教育現狀,要求現場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國家立場,聽中央聲音,擔復興使命,不忘教育初心。以下為劉教授現場分享內容。
1、解決教育問題首先要有國家格局
是非感人的第一品德,要做好教育我們必須站到國家的立場去分析。國際局勢是變量,疫情知識“加試題”,我們要保持自己的戰略定力。黨的十九大四中全會以中央公報的形式明確了中國制度優勢,我們有好的制度,好的藍圖,好的路線圖,所以我們要有制度自信。
文化不是碎片化的,文化要形成系列,歷史文化里面講優秀的,革命文化里面講精髓的,中國特色文化里面講先進的。要在共產黨打江山的優秀經驗里面吸取經驗。
基礎教育階段講的是全面發展彌補短板,但是不要把標準卡死。我們走向社會不要較勁,不要拿自己的短板去扛。要利用自己的優勢去發展。社會上每一個人都在利用自己的長項的時候這個社會是良性的。我們要首先要對自己分析,我的優勢是什么?用己所長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負責。
我們的教育就是要把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變成人才資源大國,把最優秀的人留住,這樣我們發展才會更快更好。
2、教師講課要問題導向,掌握學生的需求。
教和學的關系,實際就是表達和接收。教的形式有動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和視覺學習。動覺學習的效果最好,要讓學生的感官都動起來,不僅僅要局限在眼睛和耳朵上。我們目前的教學只體現在老師的動和各別學生的動。教育過程中動覺學習型主要包括體驗型,參與型,角色扮演型。動覺學習型一定要設計體驗,要有教具要全員。中國目前教育的差距就在這個地方特別不注重實踐,這種實踐一定要體現在課堂上,教育中,教材里。這一塊是教學的基礎, 教師上課一定要問題導向,掌握學生需求。講課之前不要考慮講什么,要先想對方的需求,把你要講的內容轉化成對方的需求以后再講。備課首先要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的需求,這是成功的切入點。沒有好的切入點后面都是無用功。
教師的成長一定要掌握以下原則,初上講臺時要先站住再站高,課堂教學時先仿照再創造,教師成長要先升值再升職,對學生的期望要先成長再成功,在與學生談話時要先求同再求異,處理矛盾時要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最后要把好老師身上優秀的品質吸收到自己身上來。
3、多媒體的應用原來是教學輔助現在是主戰場。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在原來是教學輔助工具,但是現在是教學的主戰場。特別是疫情以來已經成為教學的主要手段。教師一定要掌握多媒體工具運用技巧,有一定的美學基礎,運用好多媒體教學工具。
最后,劉教授以“站國家立場,觀世界風云,不忘教育初心;聽中央聲音,擔復興使命,保持戰略定力。” 同時劉教授再次表達對思學通“大家說吧”這種交流形式的認可,也希望思學通集團能夠為中國的基礎教育發展多做貢獻。
作者: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