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十四五”規劃教育科研課題成果專家研討會在北京大學隆重召開
發布時間:2023/4/14 11:42:00 閱讀次數:4415
2023年4月6日,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在北京大學組織召開“十四五”規劃本次會議是由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www.zgzhjy.org.cn)主辦,北京思學通教育研究院和北京微陪伴公司協辦。本次會議主要研討北京思學通教育研究院承接的“十四五”規劃教育科研課題“高考志愿及生涯規劃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原國家副總督學郭振有、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副會長趙國柱、中國人民大學博導(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程方平出席本次會議并講話,還有來自北京市教委、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參與了本次研討會。
會議首先由課題負責人、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思學通研究院院長李春雷全面介紹了“高考志愿及生涯規劃”課題的研究背景和推進情況。在成果匯報中,明確了新高考改革意義重大,能夠幫助國家更好的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和選拔人才。同時在操作層面也面臨填報時間緊、規劃缺失、信息不對稱等諸多挑戰。在項目研究和推進的過程中,生涯規劃思想、志愿報考理念、數據加工、技術平臺、服務方式等等不斷的迭代升級。在每個環節都日趨完善的同時,課題組于2022年選擇將全部研究成果向整個行業開放,讓更多的考生能夠獲得幫助。經過梳理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三個方向:高考志愿報考智能大數據平臺、高考志愿規劃指導教師的培訓體系、學業督導和生涯規劃系統。
李院長詳細介紹了“智能化大數據平臺”在大數據、智能化和決策機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豐碩成果。具體成果如下:
1、大數據方面:建立數字化、規范化的大數據體系,確保數據準確、權威、完備和及時。 (1)確保基礎數據的完善豐富,定期更新。 (2)利用自動化識別、多線加工、智能+手工校對等方式進行原始數據加工。 (3)利用知識庫、智能化歸類+人工審核、手工對應等方式處理非標準化數據。 (4)利用智能化預測和補充、智能化模擬等方式補足缺失數據。
2、智能化方面:在數據關聯、方案模型、指標體系等方面提升平臺智能化水平。 (1)打通數據關聯:本科專業-研究生專業-職業-職業測評 (2)完善方案模型:預估分數+合理順序+志愿梯度 (3)豐富指標體系:經過研究、提煉、量化、迭代等過程,不斷豐富指標體系。
3、根據中國高考選拔體系的特色,對于高考志愿填報中的問題,我們經過分析和論證,提出了高考志愿填報“成功率+滿意度+適配度+進取心”的模型,來滿足考生和家長的填報決策依據。
課題組成員劉英男介紹了第二項課題成果:高考志愿填報指導教師培訓體系。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考志愿填報專業人才的培養非常必要也很緊迫。課題組參考思學通教育歷經8年沉淀的高考志愿填報工作中形成的專業人才內部培養體系,建立起了面向全行業的高考志愿填報指導教師培訓體系。
(1)遵照知己、知彼、知規則的原則搭建系統的知識體系框架。 (2)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五大板塊,分別是政策篇、院校篇、專業篇、升學篇和操作篇。 (3)課程的培訓方式分為線上學習、線下實踐與課后督導三個部分,幫助學員充分掌握和吸收所學的內容,并充分的內化。
課程組成員張力介紹了第三項課題成果:學業督導和生涯規劃系統,旨在通過數字化平臺提供測評和輔助決策,幫助學生和家長為進入理想大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間接支持學校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1)學生基于當前的學業水平,通過報考知識學習和模擬志愿填報,促進對個人發展目標和生涯規劃的主動思考。 (2)學生通過模擬填報落實形成短期學習目標,切實激發內在學習動力,有效實現學業督導,為最后階段的高考和志愿填報打下堅實的基礎。 (3)通過系統的專題講座服務,加強教師、家長和學生的高考志愿填報服務。 (4)學校全面掌握學生的志愿方向和各學科提升目標,利用學生的內驅力,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指導,提升教學效果。 (5)“學業督導和生涯規劃系統”還可以促進家校共育,學業督導和生涯規劃系統將成為學校和家長最好的新媒介和新的溝通渠道。
三個主要課題成果展示結束后,與會專家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并分別作了評價和建議,現場氣氛認真而熱烈,精彩發言不斷,掌聲不斷,整體上對課題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程方平教授指出:過去一個老師就可以幫助學生填報,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考志愿填報跟過去不一樣了。現在的這個問題變得太復雜了,從考試方式到新專業,家長和學生肯定不明白。好在這些年有像思學通這樣的企業,為各級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的工作做了很好的細化和補充。這個課題不僅有先進的理念,還有可操作性很強的抓手,并且這些理念和抓手,又建立在多年的實戰經驗之上,尤其難能可貴。類似的教育實踐和交流,是我們現在教育產業和教育服務特別提倡的,肯定會對我們的教育有很多促進作用。通過今天的會議也能夠看到,通過我們這些年的努力,在高考志愿填報方面我們有了很好的積淀,這就是在做企業的時候同時在做科研,我們既要解放學生、解放家長,同時也要解放我們自己,從實際出發鼓勵探究,我們課題和產品都是不可限量的。
原國家副總督學郭振有指出:原來我們考個中專、考個大專就很滿足了,現在已經不行了,首先要考慮能否北大、清華、C9、985、211……,可以說應試教育的競爭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我們這個課題是向應試教育提供指導服務的,非常好。首先它非常必要,關系到每一個考生、每一個家庭,關系到孩子的愿望和未來。這個課題適應了社會的需要,適應了新高考的需要,適應了家長的需要。第二這個課題有長度——做了8年,有廣度——涉及到大學、中學、家長和學生,同時也有厚度、有靈活性,對家長需要的、學生需要的、學校需要的都考慮到了。第三就是這個課題做得非常認真非常實用。希望你們成為學生高考志愿填報的專家,也希望你們成為學生生涯規劃指導的專家。
最后由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副會長趙國柱進行總結性發言:研究會做的是正事、是實事。現在的高考和人生規劃,盡管我們說提出要培養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也要培養五愛道德。但是怎么做?宏觀的、籠統的話,解決不了實際的問題。具體的落實要我們實實在在的、一點一滴的去落實,這才是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所在。通過課題研究我們在充分了解、透徹掌握的前提下,能夠精準地把握、科學地規劃、智慧地指導。錢學森同志說集大成得智慧,那么什么是智慧呢?智就是理解透徹,慧就是要解決問題,智慧就是我們能夠看得透、做得到。從課題成果上看,課題在給孩子規劃生涯(包括高考報考)的過程中,是進行全面分析,然后科學規劃,幫助家庭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智慧規劃。總體來講我們這個課題做的事情是一個系統工程,責任重大,影響深遠。我們大家應該是擔當起這份責任,既然是我們大家的一個理想,我們就應該堅定信念,持之以恒。